文末附PDF版下载 | 北大&南大“双料”核心期刊《北京社会科学》12月最新论文导读

发布时间:2020-12-21

● 《北京社会科学》创刊于1986年,现被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CSSCI和核心期刊收录,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北京社科.png


● 编委会现拥有委员21人。复合影响因子为0.995,综合影响因子为0.645。影响因子为0.73。


● 人文社科观察家已分享了《北京社会科学》2020年前11月的论文,收到学者的热情响应,本周小编将《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的期刊论文摘要导读整理分享给大家,拉至文末可领取PDF完整版论文。以下论文于12月16日出版


往期论文导读

文末附PDF版下载!北大&南大“双料”核心期刊《北京社会科学》10月最新论文导读!


文末附PDF版下载!北大&南大“双料”核心期刊《北京社会科学》11月最新论文导读!


NO.1习仪与纠仪:明代朝仪的等级追求

赵克胜    

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海口571158    

摘要

朝会礼仪的核心是百官表达对皇帝的敬畏与尊崇,建造以尊君为取向的君臣关系,不断重复古董的朝仪和其他类似的典礼就是要强化这种君臣关系。明朝的习仪以习学,演练的方式使百官熟练正确的朝仪,纠偏于以纠劾,偏离的方式保障朝仪的敬谨,有序,两者皆致力于达成合乎乎皇权要求的礼仪等级。


NO.2苏轼“留带”故事的生成与流传—兼谈佛教“外护”问题

陈婷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207    

摘要

“留带”的故事是宋代禅宗宗主体依靠苏轼与佛印之间的关系发展的一件士僧交往轶事。惠洪最初记录此事,其后故事在宋代的转变和定型同样源自僧人,故事通过对故事内容的仔细研读和对比,可以看到“玉带”直接象征苏轼的官员身份,“机锋”被禅师擅长的寺院和僧人是“留带”的故事在后世传播的主要场地和力量,寺院珍藏玉带和修建玉带桥,僧人通过与士大夫文人的交往对故事进行口头宣传,行为效仿或诗文吟咏,这些都显示出佛教在世俗化背景下努力寻求外护力量的诉求。


NO.3法治政府建设背景下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部监督

金竹    

北京市财政局法制处,北京100744    

摘要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依法合并管理职责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制定程序,制定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也决定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这里立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定义和特征,结合实务经验,提出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识别标准,同时梳理了现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内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内部监督工作的建议。


NO.4基于多维度视角的生命周期基金评价研究

江世银,陈曦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南京211815    

摘要

生命周期基金在中国具有突破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一定潜在的风险,但国内学者在此类目标养老基金的衡量方法上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基于内部已完成完整周期的两支生命周期基金数据,按照“风险指标,绩效评估,净值预测”的多维维度层层递进,进行评估该类养老基金的完整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生命周期基金在中国市场具有承受力的风险,基于EGARCH模型的VaR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其市场风险;利用改进后的Carhart四个因素模型对生命周期基金进行绩效评价发现,与整个周期内部的表现比例,在股市波动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均值常数;BP神经网络模型为合理地判断生命周期基金未来的价值走向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采用替代的指标替代该模型对基金净值变化趋势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文中干货.png


NO.5跨文化言语交际研究—从比较修辞视角进行的分析

郑珺

1.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福州 350007;
2. 厦门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厦门 361024    

摘要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和修辞学理论建构方面,国内外都出现过回避“跨文化交际”或“修辞”字眼的情况,而实际研究内容恰恰关涉跨文化交际或修辞学理论建构。这一情形对于推进当下研究造成一定不便。美国跨文化交际理论家Pearce在阐述“意义协调构筑论”时,追溯古希腊“消除分歧最好是动用睿智而非锐器”,正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修辞视角。存在“分歧”就可能产生“论战”,西方修辞的“睿智非锐器”与中国古人的“不战而屈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文化多元化时代的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应充分挖掘比较修辞的核心本质,从而为国家利益及国际协调发挥出比较修辞功效。


NO.6论柳宗元的“中庸”观-从“中”“正”概念谈起

何蕾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蚌埠233030    

摘要

柳宗元的英文海唐代少有的对“中庸”进行关注的学者。柳文频繁引用“中”,“正”相关语词,强调其在修身,立身,为学,为政四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柳宗元对《中庸》的理解与宋代学者对《中庸》的解释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柳宗元完全将“中”视为圣人之道,而且将其达到圣人之道的途径,重在利用,宋代学者虽也也承认“中”是修身,立身之道,乃至为政之道,因而逐渐脱离了实用价值,而向性理的方向发展,过于具体的解释释也将“中”局限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内。


NO.7留守与政局: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京师留守

李永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 福州 350117

摘要

唐代君主离开京师长安之时,往往设置京师留守,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唐代京师留守的主要职能是维系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转,但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由于李、武二氏围绕长安、洛阳展开争夺,京师留守衍生出特殊的政治功能,成为不同政治集团间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唐高宗即位之初的京师留守尚未体现出时局政争的明显痕迹,但从显庆年间武则天政治权势渐长之时起,京师留守逐渐成为高、武二人争夺长安局势控制权的重要工具。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久留洛阳,京师留守的人选逐渐为武周宗室所占据,成为武则天在长安的利益代言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京师留守呈现出更换频率高、与时局政争关联密切、逐渐常制化等发展特点,是唐代京师留守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时期。高、武时期以后,京师留守成为唐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玄宗朝发展成“三都留守”之制。唐代的京师留守对五代、宋及以后各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NO.8宋人词本事书写的虚构现象及其反思

宋学达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中国香港999077 

摘要

宋人词本事是考订,解释释宋词的重要文献资料,而通过将陶榖《风光好》,周邦彦《瑞鹤仙》,苏轼《卜算子》三首词之本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宋代的明确本事虚构的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则本事可以在相对长度被取信:凡有大量细节描写者,凡以词句比附情节者,皆应怀疑。词本事虚构现象的存在,减损了某种文献在考订事实,解释释词作内涵方面的价值。但是本事的虚构现象本身包含着众多宋代词学思想的信息,也是考察宋词传播方式的重要依据。甚至词本事因虚构问题不能再被视为完全的“信史”,也同样是宋词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资料。


篇幅有限论文全文不能展示

人文社科观察家二维码.jpg

后台回复关键词【128

完整版PDF直接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