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科研,止于至善 ——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韦昌富院长

发布时间:2021-03-17

醉心科研1.jpg

韦昌富研究员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专家简介

韦昌富,1966年4月生,广西宁明县人,民盟盟员。2001年毕业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土木工程与环境科学系,获博士学位。2008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择优支持,并担任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0年7月,被桂林理工大学以“杰出人才”引进,被聘为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韦昌富教授兼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非饱和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三份国际权威专业杂志以及中国著名学术刊物《中国科学》审稿人、《岩土力学》杂志(EI源刊)编委。参与组织和主持3次区域性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及7次国内学术会议,并多次担任大会和分会主持。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中科院方向性项目以及科技部“973”课题子项目等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主要是面向我国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方面的重大需求,瞄准学科前缘而展开,旨在为解决环境灾害防治、新能源高效开采等重大理论问题。


奥克拉荷马大学土木工程与环境科学系博士;长期从事多相孔隙介质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在多相孔隙介质连续理论、非饱和土本构行为模拟、岩土介质波动理论、岩土介质的冲击变形与破坏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岩土力学的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毫无疑问,从广西宁明县开始,寒窗磨砺,在美国取得了博士学位,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养他的这片热土,从一名平凡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广西土木工程界的拔尖人才。由于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2010年7月韦昌富被桂林理工大学以“杰出人才”引进,被聘为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他把自己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为家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



十年寒窗 一朝成名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韦昌富,1966年4月出生在边境山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受父辈言传身教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淳朴、刻苦、认真的倔强性格。他在家排行老大,下有3个小弟、2个小妹。父亲与母亲早出晚归地劳作,辛勤地抚养着韦昌富兄妹6人。但在计划经济年代,父母虽然辛勤劳作,但家庭生活仍很困难,韦昌富7岁才得以入学读书。由于天资聪敏,勤奋好学,韦昌富在学校深得老师的喜爱,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84年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合肥工业大学水文地质系,专攻水文地质,为他今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在合肥工业大学,他刻苦钻研,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他顺利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攻岩土力学,这位从农村走出的学子,在岩土力学方面如鱼得水。在导师的引航下,他学业显著,科研精进,1991年10月,受国家委派,到挪威地质力学研究所担任岩土工程师,开展跟班学习和工作。


学成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潜心研究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力学等方面的尖端理论问题,并致力于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取得较好成绩。1999年7月,韦昌富考取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研究员,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2001年获取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次年1月,作为博士后研究员留校研究和教学,2004年担任美国佛蒙特大学助理教授,科研才华、创新成果涌流而出。


2006年,中国科学院向韦昌富伸出“橄榄枝”,动员他回国参与建设研究。他没有过多思考和犹豫,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择优支持。韦昌富回国后,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主要工作是研究涉及岩土力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诸多领域,并在相变下多孔介质多相多场耦合理论、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力学、岩土介质动力学、非饱和力学、多孔隙介质中波传播等多方面的科学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原创性的重要成果,在国际上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与Biot多孔介质理论在一般意义上的等价性,并揭示了多相孔隙介质连续统理论的Lagrange结构,进而建立起模拟多孔介质多相、多组份、多场耦合问题的理论框架。


2009年,《岩土力学》杂志第五期发表了一篇题为“非饱和土渗流与变形耦合问题的有限元分析”的科研论文,引起了岩土力学界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它的作者就是时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韦昌富。



春蚕吐丝无怨无悔 兢业做研究一丝不苟


韦昌富教授的研究,既有很强的基础性质,又有广阔的运用空间,涉及岩土力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诸多领域。在相变下孔隙介质多相多场耦合理论、地下传热传质过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环境岩土工程、非饱和土力学、孔隙介质中波传播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研究成果。


在国际上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与Biot多孔介质理论在一般意义上的等价性,并揭示了多相孔隙介质连续统理论的Lagrange结构,进而建立起模拟多相孔隙介质多相多过程耦合问题的理论框架。


通过引入内变量的概念,首次构建了一个能系统地描述非饱和土的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过程耦合效应的理论模型,并首次建立简单实用的毛细循环内变量模型。建立了有效描述水力学过程与变形耦合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以及孔隙介质的非平衡流动理论,提出了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有效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探测多孔介质局部结构的声波方法。


近年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求,围绕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攻关,韦昌富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开展有关基础理论以及技术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相变条件下孔隙材料多过程、多场耦合理论,并自主研发,建成了国内首个有关含天然气水合物场地力学稳定性的、仪器设备齐全的实验平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实验数据,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目前,有关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权威专业杂志、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lasticity》,《Water Resource Research》,《International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Int. J. of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等国际权威杂志,引起了与会专家同行们的强烈反响,并获得高度评价和认可。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200次,其中被5个不同的国际著名的SCI源刊引用次数已超过50余次。



肩负教师使命 心系家乡发展


勿庸质疑,中国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国教育的水平,中国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发展的步伐。于是,自上而下大家的目光聚焦在教育,聚焦在教师身上。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和行政事务中,韦昌富也没有放松自己的教学工作,全心全意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他以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充实教学内容,以贯穿教育全程的教材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以突显经验共享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指向生活的教育叙事研究打造学术品牌。


“拳拳之心报祖国,孜孜不倦求科研。”在韦昌富的身上闪耀出这样一种人格精神的光芒。


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韦昌富,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开展科研工作和与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交流和研讨,其工作十分繁忙,但他非常关心家乡宁明、崇左的经济发展,挤出时间、为宁明澎润土和崇左市石灰岩的开发利用开展推介活动,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深受父老乡亲的爱戴。


《管子·牧民》有言,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句话用来形容韦昌富来说一点也不为过,从韦昌富毅然回到自己祖国搞科研,心系自己故土的发展与教育上,笔者看到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担当。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


水利版尾.png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