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品牌年度报告|AEIC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迈步向前

发布时间:2023-01-09

前言:

AEIC学术交流中心,是国内领先的学术会议全过程解决方案提供者。2022年,依托于数字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环境,AEIC学术交流中心致力于学术会议的举办和支持,推动了学术科研支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了学术交流、出版的高效化、便捷化发展。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


2022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1]。”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世界的当下,中国政府也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相继出台了多项数字科技发展引导政策,全面推进数字科技发展,并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


而对于学术科研行业而言,数字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发展趋势。当前,学术科研行业市场广阔、科研成果输出需求显著,但仍存在智能化水平有限、科研资源分散闲置、产学研协作困难等问题。可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AEIC学术交流中心以“让学术交流更简单”为宗旨,以学术会议数字化建设为基点,积极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全球学术交流,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迈步向前。


一、以科技赋能学术会议运营,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2年反复的疫情,让基于线下交流为主的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受到冲击。据国际协会联盟发布的第63届国际会议统计报告显示,特别是2020年在全球各地举办的各类型的会议活动,都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全球国际会议市场降温严重。


图片16.png

表1:国际协会联盟(UIA)发布第63届国际会议统计报告


参加学术会议,本是科研人员必不可少的学术活动。参加一场国际学术会议,对于掌握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提高本国的学术地位和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与会人员可以进行学术交流,了解领域前沿,分享研究成果,启发科研思路,提高科研鉴赏能力。


据《首都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状况调查研究》显示,近七成(67.9%)首都科研人员表示学术交流的需求比较大和非常大,但实际学术交流数量不足,一年间没有参加过国际会议的人员比例为50.8%,参加过一次国际会议的人员比例为32.4%,两者比例之和达到总数的83.2%。


调查指出,“没有合适的交流平台”是阻碍科研人员参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因素,有50.8%的受调查科研人员受此影响[2]


AEIC学术交流中心作为国内领先的学术会议全过程解决方案提供者,凭借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及运营模式,通过“学术会议一站式SaaS解决方案”系统,凭借AI智能会议管理、会议数据实时监控、一键邀请全球智库、在线投稿评审、大数据分析人群、加密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了互联网技术的全流程覆盖,一键创会、会前推广、会中报名投稿、会后跟踪处理等一站式服务,让学术交流变得更为高效便捷。


AEIC的一站式数字化学术会议管理,让科研人员创建会议、运行会议、投稿参会、会后总结等一系列学术会议工作流程变得方便高效,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打破了空间的束缚,让广大科研人员避免可能线下参会的不便,还能在线遴选优质会议参加;同时也降低了会议举办成本,增强了会议的安全性、便捷性,让更多学术会议可以如期正常举行,促进了全球学术交流的持续发展。


2022年度,AEIC学术交流中心与华东交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广州大学、中国航海学会水运工程专业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广州市南粤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和合作举办了多场优质学术会议,以高水平、数字化的学术会议管理,搭建了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开放式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以下为2022年度,在AEIC学术交流中心平台举办的部分学术会议案例:


第三届IEEE地质、测绘与遥感国际学术会议,设置1个主会场、11个专题会场,共组织大会特邀报告12个,分论坛报告127个。大会通过《遥感学报》视频号等进行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2300余人,来自83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500余位代表线上出席了会议,会议规模创该系列会议历史之最。


图片17.png

图片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官网


第三届能源转化与可再生利用研究国际学术会议、2022年能源化学与能源材料国际学术会议,两场会议通过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召开,吸引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直播观看人次超过万人。


图片18.png

图片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官网


中国航天日暨首届湾区商业航天发展高峰论坛,是广州市“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建设项目,邀请了四位院士出席会议,会议现场举行了全国首颗以南粤命名的“华万●南粤科学星”卫星出征仪式。


图片19.png

图片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官网


“第三届IEEE计算机视觉、图像与深度学习国际学术会议”与“第三届IEEE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科研领域的学科带头人、IEEE Fellow和行业领军人物出席,凝聚了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葡萄牙电信研究所、维也纳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等产学研界精英,吸引来自线上线下数千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研讨。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图片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官网


第四届IEEE信息与计算机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资深专家、科研人才、青年学者共300余人参会,更有近1600人次通过艾思科蓝平台直播“云参会”,观看大会的实况。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图片来源:AEIC学术交流中心官网


回顾2022年,AEIC运营会议场次持续攀升,全面覆盖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海洋工程、土木建筑、机械工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各大自然学科,广泛邀请国外专家参与学术交流,参会外专数量再创新高,对拓展我国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作出了巨大贡献。


AEIC学术交流中心对学术会议数字化的推动,重新构建了行业对传统会议形式的认知,为未来的学术会议举办提供了新思路、新态势,有力促进了学术的全球广泛、便利交流。


二、整合全球学术资源,助力科研学术出版

据最新统计,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提升,目前中国研究生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而随着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对于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需求不断地增加,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南京工业大学课题组开展的《科技工作者对外学术交流状况调查》指出,我国在科技论文方面发展迅速,但科技论文在“走出去”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调查显示,45.9%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审稿周期长”是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主要问题,32.0%认为在期刊选择上有困难,36.5%认为自身水平有限或面临语言问题。有受访者表示对国际期刊的了解有限,所在单位也对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缺乏指导,不知道该投稿哪些期刊,有些感觉国际期刊高不可攀,失去了尝试的信心[4]。这说明了国内科研人员在论文发表尤其是国际期刊发表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难点。


为此,AEIC依托互联网信息与数据库技术,整合学术资源与合作渠道,提供提供SCI/SSCI/EI期刊论文的出版支持,包括翻译润色、内容预审、发表过程支持等学术出版服务,帮助全球科研人员、学术机构、学术组织更好地提升学术出版效率。


AEIC自主研发的期刊大数据智能匹配系统,通过关键词AI大数据推荐算法,轻松解决精准期刊匹配问题,系统推荐最优发表方向,缩短等待周期,大大提高成功率。AI同行审稿人系统,能智能匹配审稿专家,自动分配稿件,在线高效完成预审稿工作。这一系列流程化的便捷性学术论文出版服务流程,向国内学者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服务,同时为研究生提供一个学术论文发表的支持场所,助力广大科研人员更加高效、省心、安全地实现论文发表,极大推动了我国科研事业建设发展。


三、构建全媒体矩阵,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当前,科研工作者具有强烈的知识更新和信息获取需求。2022年在针对安徽省科研工作者的调查中显示,50.3%的科技工作者在选择工作时关注个人发展空间,16.6%注重发挥专业特长,14.0%注重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学习。


但仅六成左右的科技工作者对目前工作的个人发展空间(56.0%)、进修培训机会(59.1%)和专业特长发挥(69.8%)表示满意。而医务工作者的焦虑尤为明显,有医务工作者在调研中表示,自己接触学科前沿、提升自身水平和跨学科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5]。安徽作为中国科技大省,其调研数据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代表性。


为此,AEIC深化媒体渠道布局,建立覆盖全网的全媒体矩阵,持续向大众发布高质量的科研学术资讯,助力科研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科研能力,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说明:AEIC学术交流中心全媒体矩阵


当前,AEIC全媒体矩阵已覆盖公众号、视频号、抖音、B站、知乎、小红书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不断产出原创深度学术内容,影响力持续扩大,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获取最新资讯知识、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四、2023,迈步前行

初心不忘,笃行致远。AEIC学术交流中心始终秉承“让学术交流更简单”的宗旨,着力推动学术会议数字化,以“忠于学术、服务学者”为理念,秉承“专业、专心、专注” 的学术服务精神,为学术交流提供更多活动支持。


2014年至今,AEIC学术交流中心已累计服务科研院所达2000余所,深度合作国际学术出版机构达2000多家,服务用户过180万人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000余场,实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专业覆盖80%以上,国内外合作知名专家学者达33000余名。


过去一年,AEIC学术交流中心作为国内领先的学术会议全过程解决方案提供者,以强大的数字化技术和服务水准,支撑学术科研支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全球学术交流,提升了学术研究出版资源的公共利用度和效率,让学术交流、出版变得更为便捷高效。


未来,AEIC学术交流中心还将不断优化运营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发扬创新精神,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服务每一个科研生态参与者,让科研服务与学术交流更简单,为科技创新赋能,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奋斗不息。



参考文献:

[1]《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光明网,2022-11-10,
https://m.gmw.cn/baijia/2022-11/10/36151544.html

[2]旷宗仁:《首都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状况调查研究》,北京教育(高教). 2017,(04)

DOI: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0-7997.2017.04.021

[3]张盖伦:《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如何增量又提质?》,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2-06-15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521/mtbd/202206/t20220615_637713.html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我国科技论文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2019-05-21

https://www.cast.org.cn/art/2019/5/21/art_41_95574.html

[5]宋子阳,邓大胜,张静.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需求现状及政策建议—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今日科苑,2022(2):57-72。

[6]AEIC学术交流中心官方网站https://www.keoaeic.org/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