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1-12

读懂iThenticate报告:这些指标要重点看
iThenticate作为学术不端检测的权威工具,其生成的报告是论文原创性审核的核心依据。报告数据维度丰富,若仅关注总重复率易忽略关键风险点,需精准把握核心指标内涵。接下来aeic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总重复率是基础指标,但绝非唯一标准。该指标反映论文与数据库文献的整体重合程度,不同高校、期刊对其有明确阈值要求,是初步判定原创性的直观参考。但需注意,总重复率低不代表无风险,部分关键段落的高重复若未合理标注,仍可能构成学术不端;反之,总重复率略高若因规范引文导致,可通过针对性修改降低。
匹配来源与重复片段类型是解读报告的核心。报告会详细列出每处重复对应的来源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需重点区分“引证重复”与“自引重复”“无意重复”:引证重复需核查是否标注规范引文格式,确保引用内容与标注来源一致;自引重复需确认是否符合投稿要求,部分期刊对自引率有明确限制;无意重复多因表述习惯导致,需通过语义重塑优化。
重复片段长度与匹配度不可忽视。短片段高匹配度可能是关键学术术语或核心观点重合,需判断是否为必要引用;长片段高匹配度若未标注引用,则需全面重构,通过更换论证角度、补充个性化分析等方式降低重复。同时,需关注“相似性”与“完全匹配”的差异,相似性重复虽未完全一致,但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存在观点抄袭风险。
解读报告后需针对性整改。对规范引用导致的重复,可通过精简引用内容、调整引文位置优化;对非引用类重复,采用“核心观点保留+表述框架重构+案例数据补充”的方式修改。整改后建议再次检测,重点核查高风险片段是否优化到位,确保总重复率与关键指标均符合投稿要求,筑牢学术原创性防线。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