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enticate查重后的修改雷区是指什么?

更新时间:2025-11-03

iThenticate查重后的修改雷区是指什么?

iThenticate查重后的修改雷区是指什么?

iThenticate查重后的修改雷区,是指在针对查重报告进行重复率降重时,因方法不当导致学术质量受损、原创性误判或格式违规的各类错误操作。这些雷区可能引发退稿,需精准规避。下面aeic小编来具体聊一聊吧。

核心雷区之一是“机械替换”。部分作者为快速降重,直接用同义词替换原文词汇、调整句式语序,却忽略语义准确性。如将“数据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改为“数据处理运用SPSS 26.0工具”,虽形式有变化,但关键信息无实质调整,仍可能被判定为重复;更有甚者替换后出现“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该方式为访谈法”的逻辑谬误,直接破坏论文严谨性。

“删减核心内容”同样危险。为压缩重复率,盲目删除标红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关键观点或实验过程描述,导致论文逻辑链条断裂。例如删除某领域经典文献的引用论证,使研究创新性缺乏支撑;删减实验步骤中的关键参数,造成研究可重复性下降,这类修改会让论文学术价值大打折扣。

“引用标注混乱”也是高频雷区。修改时随意改动引用符号位置、增减参考文献条目,或为降重故意不标注直接引用内容。如将“Smith(2020)提出的理论”改为“有学者提出的理论”,隐匿引用源头;或修改后正文标注与参考文献列表作者、年份不匹配,既违反学术规范,也可能被误判为抄袭。

规避雷区需坚持“降重与质量并重”原则。面对标红内容,先明确重复类型:理论引用部分可换角度阐释并规范标注,实验描述可补充细节数据或调整表述逻辑,观点论述可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深化拓展。同时借助文献管理工具核对引用,降重后通读全文校验逻辑,确保降重过程不损伤论文核心价值,实现重复率与学术质量的双重达标。

以上就是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进入aeic网站内搜索关键词或联系站内小编。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