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14
Scopus会议论文如何从小修到录用呢?
Scopus会议论文进入小修阶段,意味着研究方向与核心内容已获认可,但细节完善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录用。不少研究者因忽视小修细节或回应不到位,错失录用机会。本期aeic小编给大家分享相关知识。
精准拆解审稿意见是首要步骤。需逐句研读审稿意见,区分“必须修改”的硬性要求与“建议优化”的柔性建议,用表格梳理问题类型,如格式规范、数据补充、逻辑完善等,明确每个问题的修改方向与截止时间,避免遗漏关键意见,为后续修改划定清晰框架。
针对性修改内容需严格落实。针对格式问题,对照会议投稿指南逐项调整,如参考文献格式、图表编号与标注、字体行距等,确保与要求完全一致;涉及数据补充,需补充实验原始数据或验证过程,标注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增强说服力;若需完善逻辑,可在章节衔接处添加过渡语句,修正论证断层,使全文逻辑更连贯。
规范撰写修改说明不可忽视。修改说明需采用“问题-修改方案-修改位置”的结构,逐条回应审稿意见,对已修改的内容标注论文页码与段落,未完全采纳的建议需说明合理理由,如“因实验样本限制,暂无法补充该数据,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态度诚恳且逻辑清晰,让审稿人快速了解修改情况。
反复核查修改质量是关键保障。修改完成后,先自查修改内容是否完全覆盖审稿意见,有无遗漏或偏差;再检查论文格式、数据准确性、语言表达等细节,避免出现新的错别字或格式错误;可邀请同领域研究者协助审阅,从第三方视角发现潜在问题,如逻辑漏洞、专业术语使用不当等,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
按时提交修改材料需严格遵守。需在会议规定的小修截止日期前提交修改后的论文与修改说明,提交前确认文件格式(如PDF版本)与命名规范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因文件格式错误或逾期提交影响录用流程,提交后及时关注会议系统反馈,确保材料成功接收。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