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查重的关键阶段该怎么做?

更新时间:2025-09-29

SCI论文查重的关键阶段该怎么做?

SCI论文查重的关键阶段该怎么做?

SCI论文查重是关乎学术诚信与投稿成败的关键环节--期刊对重复率要求严格,且不同阶段查重重点各异。把握好这些关键阶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避免因重复率超标导致的拒稿风险。来看看aeic小编的分享吧。

投稿前的初稿阶段:提前自查,筑牢防线。 

完成论文初稿后,就应立即进行首轮查重。此时重点检查高频易重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易因引用不当(如大段复述原文未改写)导致重复率飙升,需用自己语言概括核心观点,仅保留必要原文并规范标注引用;方法部分若沿用经典技术流程,要通过调整表述顺序、合并同类步骤、补充细节(如本研究的特殊参数设置)来降低相似度;结果与讨论部分要避免与其他文献的结论表述雷同,多用自己的数据分析逻辑和语言阐述发现。推荐使用Turnitin、iThenticate等专业工具(或机构提供的查重系统)初检,标记高重复段落逐一修改。

返修后的修改阶段:精准降重,有的放矢。 

若收到“重复率偏高”的审稿意见或编辑反馈,需针对具体重复内容重点处理。优先修改与已有文献高度相似的句子(如连续5词以上雷同),通过调整语序(主动改被动)、替换同义词(如“结果表明”改为“数据显示”)、拆分长句等方法重构表述;对于方法部分的必要重复(如通用实验步骤),可在开头说明“按照常规方法(引用文献),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XX改进(强调差异点)”;同时检查新增内容(如返修时补充的实验)是否与全文其他部分产生新的重复,确保整体重复率可控。

终审前的定稿阶段:全局复核,确保合规。 

在提交最终版本前,需再次查重并核对引用格式。重点确认参考文献列表完整(未标注引用的内容会被视为抄袭),图表中的文字说明(如坐标轴标签、图注)无重复,以及修改后的段落逻辑连贯(避免为降重过度调整导致语义混乱)。此时可使用期刊指定的查重系统(如Elsevier旗下期刊用iThenticate)进行最终检测,确保重复率符合要求(一般<15%为安全线)。

以上就是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进入aeic网站内搜索关键词或联系站内小编。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