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01
EI会议论文修改后再次被拒怎么办?
EI会议论文修改后再次被拒,并非罕见情况。这既可能是审稿人对研究细节仍有疑虑,也可能是修改方向未契合期刊要求,此时冷静梳理问题、找准突破点,才是扭转局面的关键。接下来aeic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首先要深度剖析拒稿意见。逐字研读审稿人反馈,不遗漏任何细节,明确被拒的核心原因。若因研究创新性不足,需重新挖掘成果的独特价值,补充差异化分析;若因实验设计存在缺陷,要针对性完善实验方案,补充关键数据或验证过程,避免重复此前修改未触及核心的问题。
接着调整修改策略。对比前次修改思路,找出与审稿人期望的偏差。若之前仅简单回应意见,此次需更深入展开论证,比如针对方法合理性的质疑,不仅要引用文献,还可增加对比实验佐证。同时,检查论文结构与逻辑,确保各部分衔接紧密,观点表达清晰,避免因表述问题影响审稿人对研究价值的判断。
最后做好重新投稿准备。若原会议仍有投稿机会,且修改能完全回应拒稿意见,可完善后再次投递;若原会议门槛过高或修改空间有限,可筛选同领域、匹配研究水平的其他EI会议,根据新会议要求微调格式与内容。投稿前务必多次自查,也可请同行审阅,减少细节失误。
面对再次被拒,关键是保持积极心态,将其视为提升论文质量的契机,通过精准调整与充分准备,为论文找到合适的发表平台。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