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SCI会议论文后如何跟进?

更新时间:2025-08-27

投稿SCI会议论文后如何跟进?

投稿SCI会议论文后如何跟进?

投稿SCI会议论文后,需明确不同阶段的跟进重点,把握沟通分寸与时间节点,既要避免过度催促干扰审稿流程,也要防止因未及时跟进错过关键反馈,确保高效推进稿件处理进程。来看看aeic小编的分享吧。

跟进需先明确“时间节点表”。投稿后1-2周内,若未收到会议方确认邮件,可发送简洁邮件询问稿件是否成功接收、是否进入审稿流程,此时沟通以确认信息为主,避免追问审稿进度;审稿周期过半时(可参考会议官网标注的审稿时长,通常为1-3个月),若仍无反馈,可再次邮件咨询,说明稿件编号与标题,礼貌询问审稿是否在正常推进、预计何时能出结果,语言需简洁克制,不超过300字。

沟通时要注重“方式与细节”。邮件主题需清晰标注“稿件跟进-稿件编号-标题”,方便编辑快速识别;正文开头简要自报姓名、单位及投稿信息,中间说明跟进目的,结尾表达感谢并留下有效联系方式,全程保持礼貌谦逊的语气,避免使用强硬或催促性表述。若会议提供在线投稿系统,可优先通过系统内消息功能跟进,系统记录也便于后续追溯,仅在系统无反馈时再选择邮件沟通。

还要做好“反馈应对预案”。若收到审稿意见,需第一时间回复确认已收到,明确修改完成时限(通常会议会给出1-2周修改期),修改后提交时附带修改说明,逐一回应审稿意见;若暂时未通过审稿,可礼貌询问是否能根据意见修改后重新投稿,或请求推荐其他合适会议;若长时间无任何反馈(超过会议承诺审稿周期1个月以上),可再次邮件沟通,若仍无回应,可考虑撤回稿件改投其他会议,避免延误研究成果发表时机。

跟进过程中需规避“常见误区”。不可频繁发送邮件催促,通常每轮沟通间隔不少于2周;邮件内容不涉及无关话题,不夸大研究成果或过度解释稿件内容;收到反馈后无论结果好坏,均需及时回复,展现良好学术素养,即便稿件未录用,也可积累与会议方的沟通经验,为后续投稿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进入aeic网站内搜索关键词或联系站内小编。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