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8-06
SCI论文发表但外审没过怎么办?
SCI论文外审未通过是常见的挫折。外审意见往往聚焦研究设计合理性、实验数据完整性、结论说服力等核心问题,理性拆解评审意见、制定系统修改方案,是推动论文走向录用的关键。接下来aeic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首要任务是全面解析外审意见。将评审意见按“必须修改”“建议补充”“存疑讨论”三类整理,标记重复出现的问题点,这些通常是论文的核心缺陷。对专业术语、实验方法等方面的质疑要逐句核对,区分事实性错误与学术观点差异,避免陷入情绪化辩解。
针对性修改需聚焦核心问题。针对研究设计缺陷,补充必要的对照组实验或优化样本量;数据论证不足时,增加统计分析维度或补充原始数据图表;理论阐述模糊处,强化逻辑链条并引用权威文献支撑。修改过程中要保留修改痕迹,便于再审时清晰呈现完善过程。
补充研究需把握必要性与可行性。若外审要求补充关键实验,优先评估实验周期与资源匹配度,制定详细补充计划;对于超出研究范围的建议,可在回复中说明研究边界并适度调整结论表述。补充内容需与原文有机融合,避免形成“补丁式”堆砌。
撰写回复信要体现专业态度。采用分点回应结构,先致谢评审意见,再逐条回应质疑:已修改部分说明具体修改位置,未采纳建议需用数据或文献有理有据地解释。语言保持谦逊客观,避免使用防御性表述,展现对学术评审的尊重。
选择再审或改投需理性判断。若期刊允许修改后再审,优先完善后提交;若修改难度远超期刊价值,可根据评审意见调整目标期刊范围,选择研究方向更匹配的刊物。改投时需根据新期刊要求调整格式,并在coverletter中简要说明已针对相关意见进行优化。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