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会议圆满落幕,中国的能源环境与土木水利领域又有哪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文化交流的多元与融合,未来全球能源环境与土木水利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何,有没有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大背景下又将怎样走好自己的路,开拓能源环境与土木水利领域的新蓝图?带着这个疑问,2018年7月21日AEIC系列会议大连站在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


本次会议形式多样,交流广泛,共分为2个会场,会议内容包含了主题报告、口头报告与茶歇交流等多个环节丰富有序,会后参观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考察活动更是吸引了近60名专家学者前来观摩交流,与会者在参会后纷纷点头称赞,此次会议不仅使他们对所在研究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认识到了新的领域的知识内容,受益匪浅。


陶夏新教授

演讲题目: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进行抗震设防强度评估-以三桥为例

报告内容:主题以成本效益分析为例,对地震设防烈度的评价进行了实例分析:以强度六、七、八为模型设计了三桥,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危险的地方,最有效的强度与50年的概率接近10%,但在强度七的区域,强度第八的强度更大


宁德志教授

演讲题目:在存在电流的情况下由水下障碍物引起的高次谐波

报告内容:在本研究中,建立了波浪-水下物体相互作用的全非线性数值水槽,研究了高次谐波振幅在电流存在时随电流速度和电流方向、一阶和二阶共振的变化,并在会上呈现出了详细的结果。


王成华教授

演讲题目:深筒形基坑支护结构空间效应的定量分析

报告内容:基于兰金和库仑等经典土压力理论的空心细长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的缺陷,王成华教授通过一系列的定义解释与实验研究,得出的结果在开发分析和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空间效应的植入在实践中成为现实。

明廷臻教授

演讲题目:复杂城市街道峡谷中污染物的扩散

报告内容:明廷臻教授建立了一个真正复杂的3D城市交通系统,通过分析不同的环境交叉风下位置的污染分散特征,并研究了污染物来源在不同侧面的不同流量比例下,污染物分布的不均匀分布特征。最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动态网格更新模拟方法,用于研究车辆引起的湍流。


张亚宁副教授

演讲题目:生物质特性及其转化技术

报告内容:介绍了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生物量特性及其转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其物理性质、其化学性质与转换技术。

黄定轩教授

演讲题目:中国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对死亡率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报告内容:中国煤矿死亡率出现了周期性现象。基于森林模型的规律,建立了煤矿安全监管人口变化的演化理论模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森林模型的共生演化稳定点依赖于非法生产行为对安全监督行为的支持能力,各参数对系统稳定点的影响各不相同。制度改革不会影响每百万吨的死亡率,但承认死亡率并不是制度改革的原因。


1、参会嘉宾水平高,演讲内容主题明确,独到深刻。


参会嘉宾均来自国内高等学府,深耕能源环境与土木水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陶夏新教授、张亚宁副教授;桂林理工大学的黄定轩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明廷臻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王成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宁德志教授等。


2、会议交流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在专家演讲时,就有许多学者快按耐不住胸中疑问,紧握话筒,争相提问,在品尝茶点的间隙也不放过任何探讨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极大提升了会议学术论文的层次和研究水平。


3、会后的学术考察活动获参会专家学者称赞


为丰富会议内容,提升会议水平,AEIC特地安排了参观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考察活动,由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宁德志教授带领众多学者前往参观,向学者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历史与介绍多功能综合水池的使用以及研究实验,学者们也见证了实验室强大的科研实力与研究成果,参观之余不时还有学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宁教授积极解答,以及和各位讨论交流。



每一个新的起点,都是一次新的体验。每一次会议的召开,更是一场学者们间的思想交流风暴。随着时间的流逝,本次AEIC系列会议大连站在学者们间激烈的讨论交流与满满的赞赏声中圆满落幕,在此感谢所有专场赶来参会的专家学者,AEIC衷心祝愿所有学者在科研道路上一帆风顺,有所建树!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