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59,《柳叶刀》最强子刊,曝光知名大学教授学术不端,顾问团队半数是女性,它真的好敢...

发布时间:2022-07-01

《柳叶刀》(The Lancet)是医学界公认的4大医学期刊之一,《柳叶刀》旗下的医学期刊家族也颇为庞大,兄弟姐妹众多,涵盖人类疾病的各个方面。


《柳叶刀·神经病学》(The Lancet Neurology)在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影响因子中斩获59.935影响因子,是系列期刊中影响力最大的期刊。


1.jpg

《柳叶刀·神经病学》官网;Cover image by Nigel Owen


01 诺贝尔奖得主撰文为期刊20周年庆生


2002年5月创刊的《柳叶刀·神经病学》2022年正直创刊20周年。期刊为20周年组织了系列活动,镜头下的神经学摄影比赛以及论文比赛。


2.jpg

获奖作品:A deep scream into the future
(图源:doi.org/10.1016/S1474-4422(22)00139-9)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期刊邀请2014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Edvard I Moser和May-Britt Moser为期刊《周年纪念集锦》(ANNIVERSARY ROUND-UP)撰文《21世纪神经学:通路、运算、行为》(Neurosc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circuits, computation, and behaviour)。

3.jpg


02 性别平等 & 多元化


《柳叶刀·神经病学》的成功与快速发展离不开期刊决策层编委团队的直接参与和明确认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学术界被男性精英阶层垄断或主导,而依附于各大学会的学术期刊男性编委数量往往多于女性,但是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我们丝毫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存在。


《柳叶刀》专家组在官网表示,系列期刊坚持非全部男性成员小组政策(No All-Male Panels “Manels”)。期刊编委不会参加全部为男性成员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对于期刊组织的活动的女性发言者要达到50%以上数额。期刊希望女性不仅仅要成为学术活动的主持人、主席,也要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发言和讨论中去。


《柳叶刀·神经病学》无疑是践行这项政策最好的期刊之一。期刊的编委团队成员全部为女性,包括了一名主编、一名副主编和两名高级编辑。在41位编委顾问团队里,共有20名杰出的女性科学家,真正实现了“女性科学家能顶半边天”。


与西方各大学会“统治”下的学术期刊相比,《柳叶刀·神经病学》的编委组成上包容度更高,除了在性别平等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外,期刊致力于吸纳低收入/中等收入国家的科学家成为期刊的审稿人、作者、编委顾问。


中国科学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鸣教授也是期刊的编委顾问团队成员之一。


4.jpg


03 不为学术不端打掩护


原伦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Marios Politis教授一篇2019年发表于《柳叶刀·神经病学》期刊上的论文Serotonergic pathology and disease burden in the premotor and motor phase of A53T α-synuclein parkinsonism: a cross-sectional study遭到前供职大学的调查。


这篇论文发表后,不仅仅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也被《卫报》、BBC等多家媒体报道,声称Marios Politis教授找到了帕金森早期检测的新方法。

5.jpg

6.jpg

《卫报》Parkinson's disease 'could be detected early on by brain changes' (上);

《BBC》Early brain 'signs of Parkinson's' found (下)


然而,作者的大牌和媒体的吹捧,没有阻止期刊调查的脚步。2021年12月15日,期刊收到伦敦国王学院诚信办公室的通知,指控论文伪造实验数据、编造结果、歪曲作者贡献、不符合发表流程。2012年12月22日,作者向期刊表示,他们已经在对此事进行申诉。


2022年1月18日期刊立即发表关注性评论文章,表达对这篇论文的担忧,并把调查指控内容清晰明确的写在评论文章中。

7.jpg


无论作者表明态度也好、向编辑部哭诉也罢,期刊不买账,为了维护期刊尊严、也为了维护学术的诚信,不仅快速表态,还将论文可能犯下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一一列举。期刊坚决不袒护学术不端行为,也不会成为学术造假的庇护所。


04 最新影响因子逼近60,中国学者崭露头角


期刊是一本优秀期刊,在行业内的学术影响力举足轻重。在近日刚公布的2021期刊影响因子《柳叶刀·神经病学》斩获历史最好成绩59.935,涨幅达到35%,仍然稳坐临床神经学类(Clinical Neurology)的头把交椅,与第二名Nature Reviews Neurology(44.711)拉开了15分差距。

8.jpg


为2020年影响因子作出突出贡献的前十篇论文中,基础性研究论文占比非常小,而报告性论文和2017年修订的McDonald诊断标准为期刊影响因子贡献度较大。当然,影响因子能反映期刊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并不是唯一一个衡量标准。


与2020年IF影响因子最大贡献度最大的论文相比,今年的热门论文也产生一些变化。前五篇高引论文中有2篇与COVID-19相关。神经学相关疾病的全球、系统性分析,仍然在期刊高引论文名单中。


9.jpg

2020期刊影响因子贡献文章


10.jpg

2021期刊影响因子贡献文章


近三年,中国大陆学者发文50篇,仅排名第十二位,并没有挤进期刊发文最多的前十名国家/地区,期刊年发文量仅200至300篇之间,投稿难度较大。


中国学者已经在国际舞台展露头角,学科差距逐渐缩小,国际合作逐步加深。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冯军峰教授与江基尧教授仅在2020年一年就发文4篇,其中包括了2篇社论、1篇信函(Letter)、1篇研究论文。


作为期刊编委顾问组唯一一名中国学者,刘鸣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于2019年发表论文Stroke in China: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in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这篇论文以177次引用成为领域高引论文。

11.jpg


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可喜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陆地区精神病学学科发展起步晚,与世界顶尖高校差距仍然有一定差距,发展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