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的“死缓”和“死刑”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18-11-20

研究结果一旦以稿件形式完成,反复检查后投递到EM,考虑到不同期刊和出版社的差异,初审环节会因为很多原因拒掉稿件。

 

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稿件刚投递了3天就显示编辑要裁决了,比如:decision letter preparing, decision letter prepared, descision started,等等。

 

如今各大期刊的投稿非常多,这么快就裁决基本都是悲剧收场,特殊案例就是稿件直接录用了。

 

不同的期刊对稿件裁决的方式不同,多数期刊采用两级制,首先普通学术编辑academic editor拿到经系统查重后的稿件大概看一看,如果觉得稿件太烂,那么就直接拒了。这个rejection意见会传递到高级编辑,比如主编或者副主编,那么高级编辑会对普通编辑的审核意见再次复审,基本上都是同意普通学术编辑的意见,这个从普通编辑裁决到高级编辑确认裁决意见都有个过程,需要1-3天时间,比如Plos one, App Math Comput等很多期刊都如此。所以当作者在这些期刊看到投稿很快就显示裁决,那么基本上相当于宣告稿件完蛋了,这个类似于“死缓”。

 

有些期刊对稿件的裁决采用不同的模式,经过查重的稿件分配给普通学术编辑后,普通学术编辑如果做出了rejection的意见,那么系统就认为是拒稿,不需要主编和高级编辑复核。另外,如果稿件本身就是高级编辑审核的,那么给出的意见也是终审意见,这种情况下拒稿就是我们说的“秒拒”和“死刑立即执行”。对于普通学术编辑给出的录用意见,一般都会经过高级编辑和主编复核。

 

“秒拒”说明稿件可能不适合这个期刊,或者稿件质量真的有待提高,不能撞大运。

 

“死缓”式拒稿是让人最挫败的,明知道要被编辑干掉,还得痛苦煎熬等待意见。

 

不过,认真写出了稿件,总会发表的。不断修改,不断提升,总会遇到对眼的审稿人和编辑。

本文转自马军科学网博客

AEIC学术交流中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