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09
近日,一位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发布一篇“城镇女职工50岁退休是一种社会资源浪费”的署名文章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该文章表述:截至2016年底,我国两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群总计为7.86亿人,其中,只有1.39亿女性城镇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低于60岁,其他6.47亿参保人的法定退休年龄全部都是60岁。
发布这篇文章的是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同时他也是现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武汉劳动保障学会理事、湖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董教授表示:中国女职工退休确实太早了,而且退休早不一定有益于身体健康。从大多数人的利益来讲,应该是赞同延迟退休的,这也体现制度的公平。如果女性职工退休年龄从50岁提高到60岁,那么50岁到59岁之间的女性职工还可以在社区等环境从事一些家政服务类型的工作。
根据我国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要求,女性城镇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岁,远低于男性职工和城镇居民的60岁。50岁就退休跳广场舞,是不是太早了呢?
在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中,城镇职工男性60岁;女特种工45岁,女工人50岁,女公务员55岁(初级及以上要求60岁);城乡居民中,男性和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都是60岁。
也就是说,处在就业弱势地位的女性“城乡居民”需要年满60岁才能退休,而具有就业优势的女性“城镇职工”反而可以50岁退休。而女性城镇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低于60岁的有1.39亿人,很显然,这里面既有制度不统一的因素,也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近年来,有关延迟退休的话题从未中断,不过政策一直迟迟未能面世。2016年7月,人社部曾表示,相关方案已经初步成型。显然这涉及到体制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大爷大妈都是有退休金的,大部分都是农村人士哪来的退休金?农村人由于常年在农村种地,自负盈亏,不干活就没有收入,即使是年老了也是如此。
农村人养老,多数都是依靠子女来赡养。或者农村当中还有很多老人是依靠自己的积蓄来养老的,他们虽然是在农村种地,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积攒了一部分积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老了的时候可以用来养老。
虽让国家对农村退休金也有支持,同时也出台了专门针对农村的养老保险政策,农民朋友通过购买养老保险,可以在退休年龄到了之后拿到养老金。但得到的退休是十分薄弱的。
2015年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经批准,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仅凭每个月70元的养老金连最基础的生活都维持不了,更别说老了病痛多了需要支付各种医疗费用。
今年,不少省份都推出了农村养老保险的补缴政策,如果男满60岁、女满55岁,则可以申请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共计9万多元,然后便可以在每个月领取差不多1000元左右的养老金。对于这样的政策,多数农民表示“缴不起”。
对比城镇职工50岁退休,领着几千甚至上万的退休金,农村人的所谓的“退休金“显得多么可笑!
AEIC学术交流资讯中心
QQ客服: 627342154
微信客服
关注AEIC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
客服:+8602028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