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5
前不久,微博某网友的一条微博引起了硕博研究生们的广泛讨论。
为避免博士生更换导师的事件发生,上海某高校在研究生新生教育上放出了这样一张PPT,内容被众多网友吐槽。
网友们的评论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派:
(1)震惊反对派
(2)其实也有道理派
研究生选导师其实是个很严肃也很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网络上不乏各种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矛盾,选不好一个导师,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同学,极有可能就毁了一生,所以说一定得慎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下中国高校广泛存在的制度性难题。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杨某被人发现溺亡,其女友认为杨某的死与导师周某有关,声称周某经常使唤杨某,做各种与学术无关的私事,如拎包送水陪吃饭逛超市等,甚至干预其私生活,随后爆出了微信截图。
今年3月,陶崇园在学校跳楼自杀,年仅26岁,从事后的媒体报道我们得知,陶崇园的导师王攀曾多次要求对方喊他“爸爸”,更是让他说出“爸我永远爱你”这样的话。
上述事件中,教授、导师的所作所为,都严重挑战了公众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品格的认知。这些公众舆论关心的其实只是一小部分,更广泛存在的,看似琐碎的、无足轻重的校园常态,或许能够更普遍的反映出了中国导师-学生关系扭曲的普遍性。
例如,研究生为导师廉价打工。打工的内容,可以是为导师申请到的各级学术项目撰写指定章节,可以是给导师在校外成立的公司帮忙,甚至直接当成免费苦力。
最著名的案例,是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张代远,要求学生外出实习必须将实习工资向其「上贡」。据称,硕士生蒋华文未按时上交实习费,其毕业论文便被卡住不过。2016 年 1 月,蒋华文被迫跳楼自杀。
除了当免费苦力,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导师盗用学生的学术成果。不少地方的教师「编写」的教材或专著由学生代笔,却只署老师大名,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一些导师甚至会窃取学生的论文,将一篇几乎全部由学生撰写的论文,第一作者署导师,第二作者才是学生。不仅如此,导师往往还声称这样做是为了帮学生发表文章,学生只得连道感激。
这些广泛、长期存在,甚至令人已不以为异的校园乱象,无疑意味着当前中国高校的导师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也许并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如果你准备在国内读研,最好向所选专业的过来人打听一下,导师对学生怎么样,人品怎么样。对学生来说,导师拥有正直的品格,远比拥有种种闪亮的学术头衔光环更有意义。
如果你已经是在读研究生,并且感到很难与导师相处,那么,请记得,你有权利更换导师;如果仍难以摆脱,退学重来也是一个选择,不要怕麻烦,及时止损。如果你已经受到不正当侵害,请勇敢投诉,并诉诸公共媒体;现实虽然寒冷,但仍会有许多人与你站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对于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请保持理智的心理预期:读到研究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导师与你的关系,是两个成年人之间随时可以终止的合作关系。没有任何人可以左右你的生活,你才是你的生活的话事人。最好如果你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也请不要保留你的感谢和敬意。
你的导师让你做过哪些跟学术科研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QQ客服: 627342154
微信客服
关注AEIC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
客服:+8602028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