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8
9月12日,两艘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船和“蓝海201”船如期下水,这标志着我国两艘“农业航母”主体工程的胜利完工,进入码头舾装阶段。
16日,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蓝海101’船和‘蓝海201’船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
看似简单,其实我国渔业资源调查船发展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拥有各类渔业资源调查船58艘,初步建立了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但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渔业资源调查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大型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船仅剩“北斗”号1艘。
21世纪以来,我国渔业进入了科学管理新阶段。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区和流域研究所长期以来却面临无船可用的窘境,科研人员只能携带便携式科研仪器随公司或个人的生产船出航,科研要求的航线站位、数据精度、采样储运等都受到极大制约。
断断续续,直到2013年,全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完成,我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同年,4艘300吨级渔业资源调查船立项。2014年,“蓝海101”“蓝海201”两船获批立项。
蓝海101”船和“蓝海201”船分别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负责建设和运维管理,工作人员曾道:“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嘱托,让渔业科研工作者真正把论文写在大海上。”他们大多工作20年以上,也曾被迫离职,工作枯燥无味、异地监造的困难、与极端天气作斗争,但依旧保证船舶建造质量,今天的成功,是他们昨日的坚守!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蓝海101”船和“蓝海201”船成功在上海下水,与“北斗”号及2010年建成交付的南海区渔业资源与环境科学调查船“南锋”号共同成为全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三大海区均有了1000吨级以上的专业海洋渔业调查船,我国对深海大洋的科研探索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AEIC学术交流资讯中心
QQ客服: 627342154
微信客服
关注AEIC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
客服:+8602028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