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经济大省,才不是教育洼地

发布时间:2023-01-16

提到广东,人们的第一印象普遍都是“有钱”。


在本周举行的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广东省省长王伟中表示:


2022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左右。


算上这一次,广东GDP已经连续34年领跑全国。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的高教资源一直以来都不算好。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总人口1.26亿。但每十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只有15699人,仅位于全国第14位,比许多和西部省区还要少。


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广东的大学数量偏少。


在2017年公布的“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中,广东只有五所双一流。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广东都被称作是“教育洼地”。


可近几年来,广东正在逐渐变成“教育大省”。


从原本的高校资源来说,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历史中本就十分有名气,实力也十分突出。


而从新建设的学校来说,广东则在这方面充分凸显出了自己的多重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广东东南沿海、邻近港澳,这样的地理位置让它有了绝佳的科技创新环境与相对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


据统计广东省有三万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步贡献率可以达到58%。


因此,会吸引许多希望可以拥有更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的高校前来。


此外,想要搭建高校,从先进的设备、到优质的师资、再到高端的平台,都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

2018年广东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就达到4268.43亿,占据了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9.28%。


在这样的双重优势加持下,广东的高校数量正在飞快增加。


自建高校方面,深圳技术大学已在2017年秋天正式开学,未来还有投资27.9亿的深圳创新学院和深圳音乐学院以及规划中的深圳师范大学。


合作办学中,清华和北大先后在深圳建起了研究生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也都相继落地。


合作办学除了可以为广东带来更好教育资源以外,也可以促进本地的科技创新。


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国家级和省市级委托合作项目400余项,领域涉及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环境科学、经济金融与物流等,总经费超10亿元。


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则希望可以融合内地与香港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前沿交叉学科建设。首批开设专业包括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


广东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也随之初步呈现。


去年10月,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景”名单公布,广州市广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广州加油站机器人智能加油应用场景、广东星层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州海珠区工地爬架智慧安全监测应用场景等1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居全省第一。


微信图片_20230116112210.png


而在去年年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的《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则表示:


将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产业集群,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对于具体的产业基地布局,还特别提到:


围绕建设广州、深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进行战略部署。


支持广州、深圳结合产业基础,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加快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到2025年,形成以广州和深圳“双城四区”为主引擎,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其他地市为核心,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的区域创新应用发展新格局。


因此,广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人才涌入,为高校带来新鲜的血液,也为行业创新带来新的想法与创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