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10+百年名刊口碑两极分化,它还能投么?

发布时间:2022-09-30

2014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遴选了105位新院士,作为表彰也作为福利,这105位新院士可以凭借自己的院士身份获得一项特殊的权利——他们能在一本SCI期刊上以“内部渠道”发表论文,但是每人每年不能超过4篇。


是什么样的期刊,竟然能作为院士的“福利”,而且还“限量供应”?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来走近这本有着和CNS并称为“四大名刊”之一美誉的PNAS。

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17.jpg
最新一期PNAS封面

争议不断的投稿方式

191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了专门报道“院士们在科学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发表“对某位院士来说特别重要的成果”,于是创办了一本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简称PNAS。

期刊定位为综合性期刊,主要用于刊登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学术论文、展望以及美国科学学会学术活动的报道等,出版内容范围涵盖医学、化学、生物、物理、环境科学和社会学等。

期刊于1915年正式出版,是美国科学院主办的唯一官方出版物。

优越的出身,极高的定位,PNAS的本意是以最快的速度刊登院士们出色的科研成果。因此,PNAS诞生了两种特殊的投稿方式——“内部渠道”以及“推荐渠道”。所谓“内部渠道”就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自己的稿件(也就是现在的Contributed by xxx),并且附有至少两审稿人的意见,而这些审稿人以及审稿意见怎么答复都是由该院士自己决定的;而“推荐渠道”则是非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本人的文章,但是作者可以找到熟悉的院士审稿并推荐发表。

总而言之,不管哪个渠道,只要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坐镇,在PNAS上发表文章就如探囊取物!

在1955年之前,PNAS只有这两种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诞的投稿方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为人诟病,PNAS也被人戏谑成“老男孩自娱自乐俱乐部”,颇有倾销某些文章的嫌疑。

1955年是PNAS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期刊迎来了新任主编Nicholas R. Cozzarelli,一位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化学家。新主编上任后,对期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23.jpg
生化学家Nicholas R. Cozzarelli

他将编委会由26人扩展到140多人,并且优化了稿件分配和处理,同时开辟了与其他杂志一样的“直接投稿(也就是现在的Edited by xxx)”渠道:先经过编委会初审,再由既非院士也非特邀编辑的独立编辑组织同行评议。这项措施使得PNAS的稿件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第二年,“内部渠道”的投稿份额也被限制为每人每年4篇。2010年,“推荐渠道”被彻底废除,至此,其他的科研工作者才算真正获得了在PNAS上相对平等的投稿权!

两极分化的期刊评价

2015年正值PNAS的百年诞辰之际,Nature做了一个调查,想查出究竟是哪些人滥用了这项特殊的权力。Nature调查了近十年来通过“内部渠道”发表的文章,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的科学家会尽可能多地使用这项“特权”,而他们使用的原因也颇为无奈:投其他顶级期刊悲剧了,所以转向了PNAS。因此PNAS又被赋予了新的命名:Passed over by Nature And Science或者是Papers Not Accepted in Science。

尽管Nature的调查结果差强人意,而且现在已有超过95%的文章都是来自“直接投稿”,但是“内部渠道”的存在,以及它98%的极高命中率仍然在对期刊的评价上拖了后腿。
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25.jpg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28.jpg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30.jpg

网友对PNAS的评价

从网友的评价中不难看出,PNAS上确实有非常好的文章,但是也确实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研究结果。

曾在奥巴马期间担任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负责人,现为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气候与环境副主任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简·卢布琴科(Jane Lubchenco),就因滥用手中的职权,帮助妹夫在PNAS上发表文章而被禁止投稿五年,同时禁止参与美国科学院其他活动和评奖!

尽管评价两极分化,但不可否认PNAS的顶刊地位,能在PNAS上发文,不管是以什么渠道投稿的,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认为是作者的研究已经进入相关领域顶级水平的象征。

PNAS基本信息

了解了PNAS的历史奇闻轶事,我们来看看它的基本信息。PNAS的JCR分区为Q1,在SCI综合类学科排名中位列第四。

有这些光环加持的PNAS完全不把影响因子放在眼里,直到去年,影响因子才堪堪过10。不过,要知道PNAS每年刊发4000多篇论文,影响因子还能保持10左右也实属不易。

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33.jpg
PNAS一直为人乐道的是极快的稿件处理速度,从投稿成功到第一次返回审稿意见平均时间为3周,文章接收后一般4-5周online,相比于有些期刊动辄几个月半年的周期,效率真的是杠杠滴!不仅如此,投稿的时候也不需要根据期刊的要求调整专门的格式,又省下了不少时间。

期刊采用混合发表的模式,并且为每一篇online的文章免费提供六个月的开放获取权限,如果六个月后还要继续享受开放获取的资格,那就需要付2275美金一篇的版面费 ,如果需要加急出版,费用则高达4975美金。

虽然价格不低,但是开放获取的好处显而易见,从数据上来说,2018-2020发表的论文有29.01%选择开放获取模式发表,这些开放发表的论文在期刊总引用次数占据36.87%贡献度。

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35.jpg
作为屈指可数的百年名刊之一,因为出身特别,总发文量第一的宝座一直由美国霸占,其中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医学院最多。而中国学者第一篇PNAS于1985年作为合作者发表,在短短40年间,我国学者从2017年开始发文量就已超过期刊总发文数的10%,而中国科学院已紧随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医学院,成为发文量第三名的高校机构。

为了纪念上文中我们提到的曾为期刊改革做出突出贡献的主编Nicholas R. Cozzarelli,PNAS专门设立了“Cozzarelli奖”。从2007年起,PNAS编委会每年从上一年发表论文中评选出6篇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文章授予该奖项,以表彰作者对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2015年,北京大学林金泰研究员团队发表的文章获得“Cozzarelli奖”,实现了国内高校为第一单位获得该奖项零的突破。

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38.jpg
林金泰研究员团队获奖证书

近三年中国学者在PNAS上的发文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是与美国相比还相差甚远。只有不到60篇为高引文章,热点文章更是寥寥无几。

微信图片_20220930174641.jpg

而且到目前为止,除了北京大学林金泰研究员团队,还没有其他其他研究团队获得“Cozzarelli奖”,因此,打破壁垒,取得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X